徐徐清風育桃李,教育援疆的腳步匆匆而有力。湖北省潛江市第一批援疆教師尹才華,從第一次援疆到扎根團場,至今已10年了。進疆為什么?在疆干什么?行之茍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10年來,從一種向往到一種責任,“援疆”這兩個字,像無聲的呼喚,讓他義無反顧地奔赴祖國西北,“需要”這兩個字,像無聲的使命,讓他因為愛與責任扎根兵團。
走進新疆、認識新疆、愛上新疆,正是對口援疆工作的持續開展,讓更多像尹才華一樣的援疆干部人才來到這里。他們不遠千山萬水、不辭千辛萬苦、不畏千難萬險,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事業中去,同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汗流在一起、情融在一起,大大提升了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千言萬語,唯有感恩。我們由衷感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心關懷,感謝各援疆省市、中央和國家機關、中央企業的無私援助,感謝廣大援疆干部人才的傾情付出,也一定會將這份感恩之情化作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。
人生的價值該如何體現?身處南方卻選擇“飛”向西北,遠離故土選擇留在兵團,以教育援疆為契機結緣兵團,以真摯的情懷奉獻兵團,尹才華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回答。作為援疆教師,尹才華沒有什么豪言壯語,也沒有什么驚天之舉,卻留下了一串扎扎實實的腳印。2019年,尹才華當選“全國模范教師”,這既是他不辭辛苦、躬耕杏壇的最好證明,更是他繼續奉獻邊疆、建功立業的一個新起點。知責任者,大丈夫之始也;行責任者,大丈夫之終也。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事業中,尹才華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一滴水,可以折射出大海的光芒;一個群體,能與一座城市共成長。2012年來到新疆,2015年變援疆為留疆,10年來,尹才華早已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,兵團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,淳樸的人和濃濃的兵團情,都感染著他,也激勵著他在這片熱土發光發熱。為了建設美麗新疆,一大批像尹才華這樣的援疆干部人才將家搬到西部、將根扎在邊疆,這既是他們對黨和人民忠誠的重要表現,更是對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的責任擔當。兵團事業的發展、邊疆的建設,需要更多像尹才華這樣的人。
執著是一種追求,堅守是一種信念;歲月無法停留,但初心可以不變。最好的學習是踐行,最好的致敬是奮進,讓我們凝聚起感恩奮進的磅礴力量,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再立新功。(兵團日報評論員)
?